增重虾仁背后的黑幕:企业违规操作与监管缺失
3月15日,央视315晚会的震撼曝光,让众多购买的人的心中产生了疑问:我们日常所食用的水产品,是不是真的是安全和健康的选择?在这一晚会上,记者揭露了多家生产厂商在加工虾仁等水产品时,违规超量添加保水剂的惊人事实。
据悉,国家对于冷冻水产品中磷酸盐的添加规定可谓严格。然而,几家企业为满足客户需求,不惜冒险,定制出不一样的规格的虾仁,结果导致了磷酸盐含量严重超标。例如,有一家公司的虾仁中,磷酸盐的添加量竟然达到了千分之三十,且进行长达十几个小时的浸泡,保水率高达20%。这种为增加重量的行为,显然是害人害己的。
在接到315晚会的采访电话后,湛江市良基食品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显得有些无奈,他表示:“被央视 point名也没办法,但我们的虾仁是完全依照国家标准来做的,是规范的。”然而,随着记者的深入调查,发现这种说辞并不能让人信服。一名工作人员也透露道:“保水剂只有一点点吧,但详细情况要询问品控才能知道。”
保水剂,顾名思义,是指用于保持食品水分的一种添加剂,在水产品生产中常见的是复合磷酸盐。它能够维持虾仁的水分,提升口感,引长保质期。然而,令人震惊的是,部分企业却用这样的保水剂来“给虾增重”,这背后隐藏着的,是对消费的人生命健康的不负责任。
在走访的过程中,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,多家企业的制造工艺不完全一样。某水产企业的工作人员表示,包冰的目的是为了二次增重:“包冰衣最高能包到多少?多少都能包,70%都能包,一斤解冻之后只有三两虾仁。” 这样的回答,让人不禁扼腕叹息。在这一些企业里,水的重量似乎变得比货物的真实重量更重要,甚至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。
如果说这背后是为了追求利益,那无疑是对消费的人的无情伤害。许多企业在虾仁的外包装上并未标明其添加的保水剂成分,消费的人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,可能会因过量摄入磷酸盐而导致健康问题,例如,引发消化系统疾病、人体的钙磷比失衡等。
而令人遗憾的是,良基食品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声称,他们的虾仁已经全部符合国家标准,但这样的标准究竟如何界定,如何以消费者为重,正是值得人们反思的。
长时间以来,相关行业的监管显得相对滞后,当花了钱的人水产品信任度降低时,鱼虾类产品就会面临更加大的生存危机。即便如何尽心制造出安全的水产品,其间的法规及监管是不是真的能够追踪与执行?也是亟待解决的重任。
在这场关于食品安全的反思中,每一位消费的人都不应只是观看央视315晚会的旁观者,而是要主动关注食品的来源与安全。一方面,企业应该重视质量与信誉,坚守法律底线,避免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;另一方面,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水产品行业的监督,确保公众的饮食安全。
至于那些增重虾仁的背后,有多少消费的人在沉默中承受了不必要的健康风险、又有多少家庭被看似美味的食物蒙蔽了双眼?这些,都可以让我们深思与警惕。希望未来能有一个更透明、更安全的食品市场,还消费者一个安心的饮食环境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